background
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汉语言专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起源于1949年延边大学设立的“汉语讲座”(汉语教研室),1955年创建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 “十一五”特色专业、省“十二五”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省特色高水平A类建设专业、省一流专业。以汉语言专业为引领,1980年创刊《汉语学习》杂志,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汉语学习》分别被中科院和教育部评选为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和中文社科核心期刊,该刊物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学业学术期刊,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为教学和语言研究搭建多个国家级平台。 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位授权点也是吉林省唯一的以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与研究为重点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该学位授权点又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1年依托汉语言专业获准建立对外汉语专业,2000年被国务院侨办确定为全国22个华文基地之一,2001年被国家汉办确定为全国10所支持周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2006年国家汉办批准承建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并设有3个国家级考点——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国家职业汉语能力考试(ZHC)。目前汉语言专业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之一。2012年汉语言教学团队荣获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3年朝汉双语双文化科研团队被评为校优秀科研团队。定期出版的学术文集《双语双文化论丛》。专业培养出以柳英绿、崔健、金基石、崔雄权等著名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建构了“双语双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延边地区以及吉林省培养了具有“汉朝兼通跨文化素养”的优秀汉语教师,促进了延边地区以及东三省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课程建设

汉语言专业十分重视课程建设,拥有成熟的“三大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语言知识课程群、文学知识课程群、汉语技能课程群);交叉融合课程平台(语言对比课程群、翻译课程群、比较文学课程群)和综合运用课程平台(古诗背诵、双语应用写作、朝汉口译训练、双语演讲)。在课程建设改革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民族学院汉语言本科汉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这一课题成果先后被评为“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省文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朝鲜族大学生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成果被评为“吉林省文科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同时,学院还拥有省级优秀课程《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文学名篇解读》,校级优秀课程《古代汉语》和校级骨干课程《韩汉翻译基础》。

师资力量

专业曾先后涌现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宝钢奖教学名师1人,一流学科特聘教授1人。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9人。另外,专业还聘请多位造诣精深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当前,汉语言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平台,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基本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汉朝/韩双语双文化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业标杆。 经过72年的建设,专业已形成稳定的双语双文化特色和优势,完成的《高等民族学校汉语专业本科汉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荣获国家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入选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在全国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外公认的汉朝/韩双语双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汉语言(含师范、非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师范方向:立足延边,服务吉林、面向东北三省,毕业生能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与国家认同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团结意识,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扎根基层,勤奋进取,掌握扎实的汉语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兼具朝鲜语基础,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应用能力,具备汉语言文字教学岗位相关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中小学汉语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骨干中学教师。

非师范方向:立足延边,服务吉林、面向东北三省,毕业生能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跨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汉语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朝鲜语基础知识,具备汉朝双语研究与翻译应用能力,能在政府机关、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翻译等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语用学、语言学概论、朝汉翻译基础、朝汉文体翻译、朝汉商务翻译、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文学名篇解读、口语表达、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原理,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翻译见习、翻译实习、文秘实践、编辑出版实践、三字一话、毕业论文等。

就业前景:高等、中等学校教师,特别是朝鲜族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等)对外汉语教师,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边防以及文化传媒、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和外资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汉朝(韩)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翻译工作。